2005年曾和当时任职于巴克莱的黄海洲博士商谈推出"宏观点"专栏,后来因海洲时间上无法兼顾而搁置。2012年,征得海洲同意,我独自在凤凰网财经推出"宏观点"专栏,但后来也难以坚持。这次再借用"宏观点"对自己做一些采访,能坚持多久和频率高低可能取决于与网友们的互动成效。
宏观点:这两天美联储在议息,有没有什么悬念?
丹阳:金融海啸期间,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美国的复苏有相当大的帮助。虽然复苏的步伐不尽人意,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美国是在面对百年不遇的困难局面。从QE推出之日起,就不断的有声音警告未来通胀的风险。这些声音在美联储鹰派人物中不乏代表。因此在美联储在确认复苏态势之后,就于2013年底开始逐步退出QE,直至2014年10月底完成。换句话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一只鞋已脱下且在这过程中金融市场只是略有波动。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只鞋即加息则迟迟未能落地。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中的鸽派人物认为美国通胀压力仍很温和、就业市场仍有改善空间,过早加息可能会像1937年那样导致二次衰退。市场普遍认为明天美联储宣布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用“万一”来形容。
宏观点:从就业市场来看,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从危机期间的10%回落至今年三月的5.5%,远低于几年前美联储在前瞻指引中设定的加息目标:6.5%的失业率。那么加息还要等到何时呢?
丹阳:美联储2012年底的前瞻指引意在告诉市场加息时机尚早:如果失业率高于6.5%,央行将不会加息(只要通胀预期不高于2.5%)。但到了2014年3月逼近失业率目标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很低,央行遂决定在前瞻指引中放弃失业率目标。宏观经济学中将这种改变策略称为“相机抉择”,这种做法对处理当时的问题可能有好处,但它毁了央行的信誉,故未来人们对央行的“前瞻指引”的信心会打折扣。更为稳妥的做法应当是2014年4月如期加息25个基点,确保央行的信誉,但同时在新的前瞻指引中强调将会在半年之内按兵不动,半年之后检讨该次加息的影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一下有关“Rules versus Discretion"方面的讨论。
宏观点:给定美联储放弃了6.5%的失业率这一加息目标,我能否追问一下加息这只鞋何时掉下来?
丹阳: 从我前面的回答你可以推断出,即便明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宣布加息,只要在新的前瞻指引中表明央行半年之内按兵不动,半年之后检讨该次加息的影响,那么金融市场就不会反应过度。换句话说,这只鞋何时脱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轻放,通过前瞻指引来实现轻放,这样才能最低限度地避免引发金融动荡。如果你问我市场预期美联储何时加息,从我读到的报告来分析,市场上预计6月加息者约20%,7月开始加息者45%,9月开始加息者30%, 剩余的为其他时点,但这种预期会随着时间和事件而变化。如果欧元区国家间裂缝扩大、汇率市场的波动对美国复苏造成威胁,或地缘政治发生意外,都会推迟加息预期。当然我们更需要研究的是加息本身对所提到的这些风险的影响,还有美国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的影响。
宏观点:那么请问美国加息对中国有何影响?
丹阳:影响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流动性渠道、全球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外贸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等等,无法三言两语讲清。欢迎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和我们师生交流、互动、讨论。我希望明确的一点是:美国如果加息,乃是主动加息,是基于其经济复苏强劲的大前提。因此,即使短期内资本市场可能会有所反应,对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可能有所冲击,但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的实体经济应当不会因此遭到重创。而欧元区虽然因为其QE和欧元贬值而带来一定的起色,其国家间裂缝扩大的风险仍然存在,对我们中国的潜在影响更大,我们应当密切关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我对欧元区问题所提的解决方案:欧元何去何从?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