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谢丹阳:武汉大学经管院2016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在座的有攻读科硕、专硕、还有博士学位的新生,非常高兴有机会代表经管院向各位同学一并表示欢迎和祝贺!

 

海外的专业硕士学位通常不要求毕业论文,更不会要求发表文章。可是国内专硕一律要求论文,要求发表文章的也不在少数。所以今天我要讲的,还是和研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里我按照五个关键词来整理。

 

第一是“基础”。基础不牢,万事皆休。其实打好基础有时就是精读一本书,或甚至就是一本书的前几章。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卢卡斯教授在他的生平介绍里说过这么一段经历。卢卡斯本科在芝加哥大学修读历史专业,尤其对希腊史很感兴趣。研究生阶段初始也是读的历史,在加州伯克利学习。后来意识到自己不懂希腊文,这条路可能比较难以出头,就开始选了几门经济学课,顿时入迷。申请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奖学金后,开始利用假期做准备,打基础。他听说萨缪尔森的《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是这方面的Number One著作,于是就开始学。那里面的数学让他感到一头雾水,可是他又不甘心改弦更张去读Number Two著作,于是硬着头皮一行一行啃下前四章。后来他欣喜地发现就这四章的精读已经让他在经济理论方面打下了过人的基础。现在我回过头来想,我的基础其实是精读了Takayama的《Mathematical Economics》。小结:打基础,要靠啃。

 

第二是“比较优势”。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数学基础非常差,考计量经济学时不得不向老师提出延期补考,但她的经济学直觉很强,对数据也相当敏感。最后她选择做国际贸易实证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成就。我的导师,Paul Romer曾经希望我关注一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对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是我对数据没有兴趣,所以一直很少做这类实证方面的研究。我的优势在于分析和建立理论模型。直到我在国际货币基金工作了四年之后,才逐渐对实证研究发生了兴趣,开始尝试。目前正在和我的几位研究生一起学习。“比较优势”可能决定了你走哪个方向比较轻松,但终究敌不过“兴趣”。“兴趣”只要够强,“比较劣势”也是可以克服的。你去看看卢卡斯教授文章中的高深数学,你就会明白这一点。

 

第三是“动手”,动手找问题去研究。不少同学为这伤脑筋。记得邹恒甫老师,我们的泓策资本刘道玉讲座教授,回忆他在哈佛大学读博的时候曾聆听曼昆给学生们出的主意:写论文还不简单?找几篇最新的NBER工作论文,看看有没有改进或推广的可能,动手做就是了。我非常赞同曼昆,先做些小的问题,积累经验,将来才有可能做出更有份量的成果。不动手则永远没有进步

 

第四是“碰撞”。多听学术前沿讲座,即使和你的研究方向不是特别相关,只要是高水准的,都会对你有所启发,有时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思想碰撞以产生火花,是研究出现突破的不二法门。我有几篇论文,其灵感或突破来自于听取前沿讲座。

 

第五是“平等”。亚洲学生学习成绩通常都很优秀,但普遍比较难于和导师在学术研究上平等对话,尊师的思想较重。而西方的学生和导师可以走得很近,一边喝咖啡一边聊研究,或者一起散步一起讨论。我读博士阶段就很羡慕Sergio Rebelo和他的导师Robert King以及Chris Phelan和他的导师Robert Townsend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对导师没有敬畏,因此更容易具有批评性思维,在与他人进行学术讨论时也更加自信。导师对于学生在学术上超过自己或更早提为正教授、讲席教授也都处之泰然。据传,萨缪尔森在论文答辩结束时,他的导师熊彼特转头问另一位导师LeontiefWell, Wassily, have we passed?”(老兄,咱俩通过了没?)。导师为学生超过自己发出如此感慨,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希望我们院的师生当中将来也能出现这种传奇。

 

+++++++武汉大学经管院 EMBAhttp://ems.whu.edu.cn/ ++++++++

+++++++武汉大学经管院 EMBAhttp://emba.whu.edu.cn/ +++++++

+++++++武汉大学经管院 EDP: http://edp.whu.edu.cn/ ++++++++++

 

话题:



0

推荐

谢丹阳

谢丹阳

6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经济学和金融学年刊》的副主编及《太平洋 经济学评论》编辑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世界银行顾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技术专家以及智经研究中心顾问。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货币以及银行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