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长期年均增长5.2%意味什么?


2012年01月09日 14:45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 评论(0)
   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与风险
  【财新《新世纪》】(谢丹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占比;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第三,中国从“世界工厂”到知识型经济体的转型。
  笔者预测,2040年,中国GDP将占世界GDP总量的25%;2025年,人民币有望成为非常重要的国际货币;2030年,中国将转型成为知识创造的强国。


评估中国经济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Robert W. Fogel)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购买力平价GDP为4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GDP为5万亿美元,约占11%;占比最高的两大经济体是美国和欧盟,二者均略高于20%。
  福格尔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GDP将达1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40%。换言之,中国GDP在2000年至204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3%。虽然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接近10%,但长期年均增长率能否达到福格尔预测的8.3%,尚且存疑。
  福格尔的研究有赖于以下假设前提。首先,他假设中国的政局会保持稳定,但并没有考虑“维稳”的成本。其次,他假设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破坏是可控的,但有分析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水资源供应缺口将达25%。此外,癌症村的出现以及最近网络热议的PM2.5超标等事件,都凸显了高速发展对环境的危害。如果政府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增加投入,也将影响经济增长。第三,他假设教育的改善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中国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确实,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高校数目快速上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逐年增高,但教学质量能否维持却难以衡量。而且,毕业生就业结构并不合理,比如很多毕业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趋之若鹜。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私有企业的崛起,大幅改善了激励机制,即使在国企和政府部门,激励机制也有相应改善。
  ——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
  ——后发优势,借鉴和引进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管理体制和宏观政策。
  ——直接套用和改进国外的成功商业模式。比如百度、优酷、支付宝这些现今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业体,其模式都是在国外先行运营,再在中国成功移植。
  ——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基本上保持每年增加1.4个百分点的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未来30年,以下几个方面将构成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城市化仍可持续。中国目前城市化率约为48%,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30年的城市化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还是可实现的。
  ——教育及科研经费的使用进一步规范化,由此切实提高中国科技水平。一旦中国的科技水平迈向国际前沿,自主创新将水到渠成。
  ——法治方面的改进。


瓶颈与风险


  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与风险。
  具体而言,中国对资源并非自给自足。随着对石油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攀升,中国将日益面临资源困境。笔者曾经认为,中国不需过分担心油价暴涨,西方国家会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措施。
  比如,当2000年油价从每桶10美元涨至30美元时,美国就要求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供应,将油价降至22美元。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西方担心油价上涨会导致伊朗和俄罗斯势力膨胀,因此中国并非孤立地应对高油价问题。
  但是,现在形势已有所改变。首先,本·拉登被击毙后,未来十年美国将调整战略布局,在亚太地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可以说,过去十年,当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陷入泥潭之际,中国抓住机遇,扩大了贸易市场。现在美国政策重心转向亚太,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美国近期的页岩气开发,大大增加了其国内能源供给。相比之下,中国在石油方面供需缺口很大。为了稳定石油供应,中国有必要继续同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合作铺设输油管道。
  铜价近期反复向下,应当引起关注,适当时可考虑增持。铜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需品,这方面的建设在发达国家业已完成。如果铜价大幅上涨,中国将相对孤立地面对风险。
  事实上,在次贷危机期间,中国本有机会掌握更多资源。但是,中国对外投资由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收购国外资源最终是政治决策而非经济决策,决策人基于政治前途的考量而采取保守态度,致使中国错失良机。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预计,2040年,中国GDP以2000年美元购买力平价计,将达6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5%。这意味着未来30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5.2%。


人民币国际化与知识型经济

  长期以来,全球大部分交易都由美元主导。但2008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以及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都使美元的信誉广受怀疑。
  2011年11月,IMF总裁拉加德访问北京时,就人民币何时能够进入IMF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问题指出:人民币早晚是要加入的,但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因为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以下几步。第一,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在次贷危机中,一些国家和中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无形中启动了人民币结算需求。第二,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已相继发行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券,熊猫债券)和海外人民币计价房托。另外,人民币QFII投资也已开启。第三,只要中国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改革开放,人民币终将被很多国家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在于:其一,能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其二,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国际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其三,在跨国并购方面也可采用人民币,为大宗并购提供便利;其四,如果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那么人民币首先必须成为国际性货币;其五,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所需履行的义务也要有所认识。笔者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不仅已经实现国际化,而且将成为全球三大货币之一。
  中国的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明显。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46家在华设立了研发机构,这对中国研发队伍的成长很有裨益。
  从中国研发的产出来看,尽管在引领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方面仍相对欠缺,产出增长率却十分惊人。2008年专利总量的增长率为19%,发明专利的增长率更是高达38%。2010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知识发明创造的强国,其庞大的发明创造中一定会包括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笔者预计,2030年,中国有望完成从“世界工厂”到知识型经济体的转型。


  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瑞安经管中心主任。原文为“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2011高端论坛”参会发言

话题:



0

推荐

谢丹阳

谢丹阳

6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经济学和金融学年刊》的副主编及《太平洋 经济学评论》编辑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世界银行顾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技术专家以及智经研究中心顾问。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货币以及银行学。

文章